《缺氧》古筝乐谱创作:探寻科幻与传统之美72

作为一个资深的音乐乐谱创作师,接到将科幻生存游戏《缺氧》(Oxygen Not Included)的氛围与中国传统乐器古筝相结合的任务,无疑是一次充满创意与挑战的体验。这不仅仅是简单的音符转译,更是两种截然不同文化与美学理念的碰撞与融合。我将创作一首原创的古筝乐曲,旨在捕捉《缺氧》中那种既充满探索与希望,又带着一丝生存压力与科技趣味的独特气质。
---


亲爱的音乐爱好者与《缺氧》的拓殖者们,


当我第一次接到将Klei Entertainment的《缺氧》这款游戏与中国传统乐器古筝结合,并创作一份高质量乐谱的任务时,我的内心充满了兴奋与好奇。这并非一个常规的请求。一款以星际生存、自动化与杜普利科(Duplicant)们的奇妙旅程为主题的沙盒游戏,其背景音乐多以电子合成器、极简主义与循环节奏为主,充满了未来感与一丝诙谐。而古筝,这件历史悠久、音色清雅、擅长描绘山水、抒发人文情感的东方乐器,看似与《缺氧》的世界格格不入。


然而,正是这种“反差萌”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。音乐的魅力在于其无限的表达力。我相信,通过深入挖掘《缺氧》的底层情感和古筝的丰富技法,我们完全可以搭建起一座横跨星辰大海与东方古韵的桥梁。我的目标是创作一首既能让《缺氧》玩家感到亲切,又能展现古筝独特魅力的乐曲,让听者仿佛置身于一个被古筝弦音温柔包裹的杜普利科基地,感受那种在未知星球上,辛勤拓殖、充满希望与偶尔小混乱的奇妙日常。


我将这首为《缺氧》特别创作的古筝曲命名为《星际拓殖者古筝随想曲》,它并非直接改编游戏中的某段旋律,而是力求从游戏的整体氛围中提炼出核心元素,并以古筝的语汇进行“再创作”。




创作理念与挑战


1. 氛围捕捉: 《缺氧》的音乐往往是环境性、功能性的。它没有特别突出的主题旋律,更多的是通过重复的节奏、持续的低音和变化的音色来营造一种“基地在运行”、“杜普利科在忙碌”的感觉。我的任务是把这种“运行感”和“忙碌感”翻译成古筝的指法。


2. 情感转化: 游戏中的情感是复杂的:有探索新世界的兴奋、资源匮乏时的焦虑、科技进步的喜悦、杜普利科们笨拙可爱的小插曲。古筝的音色可以清澈如水,也可以激越如雷,这为情感的表达提供了广阔空间。


3. 技法融合: 如何让古筝听起来既有未来感又不失其传统韵味?我决定大量运用古筝的特色技法,如泛音(Fanyin)来模拟电子音效的空灵与神秘;刮奏(Guazou)来表现星际的广阔与科技流动的光影;摇指(Yaozhi)来营造自动化设备持续运行的嗡鸣声;以及精准的弹挑(Tantiao)来刻画杜普利科们忙碌而有序的脚步。


4. 结构设计: 考虑到游戏进程的起伏,乐曲将采用一个三段式结构,模拟杜普利科们从初期探索、中期发展到后期稳定的阶段。




乐曲分析与古筝技法运用


曲名:《星际拓殖者古筝随想曲》

调式: D宫调(D Major Pentatonic Scale为主,辅以少量变化音以增加科幻感)

拍号: 4/4


第一乐章:“启程与初探” (Departure and Initial Exploration)

情绪: 梦幻、空灵、充满未知与希望。

速度: Andante (行板,约每分钟60-70拍)

技法运用:
泛音(Fanyin): 开篇即用,轻轻拨动D调低音区(如D3、A3弦)的八度泛音,音色如微弱的电波或远方星辰的低语,营造广阔、寂静的宇宙空间感。
慢速琶音(Slow Arpeggios): 右手以“托勾抹托”等指法,在D宫调的主和弦(D-G-A)或一些带有神秘色彩的延伸和弦(如Dmaj7或Dadd9)上,进行缓慢、连绵的琶音演奏,模拟飞船缓缓降落或杜普利科们初步探索时的场景。琶音的音域宽广,仿佛视野的逐渐开阔。
轻柔刮奏(Gentle Glissando): 在旋律转换处,或表现环境变化的瞬间,用一至两指轻柔地向上或向下刮奏,如同星际尘埃的流动,或探测器扫描的声波。
吟揉(Yinrou): 部分长音加入轻微的吟揉,让音色更具穿透力和生命力,如同杜普利科们内心深处的对新家园的憧憬。


乐章内容构想: 乐曲从极弱的泛音开始,逐渐引入一段由慢速琶音构成的、略带忧郁又充满好奇的主题旋律。这段旋律简单而重复,如同基地初期简陋的构造,却蕴含着无限的可能。偶尔出现的大跳音程和泛音,暗示着对未知事物的探索与发现。


第二乐章:“拓殖的脉动” (Pulse of Colonization)

情绪: 活泼、忙碌、有序、充满动力。

速度: Moderato con brio (中速且有活力,约每分钟90-100拍)

技法运用:
密集摇指(Intense Yaozhi): 作为乐章的核心技法,右手在主弦上(如G或A弦)以快速而均匀的摇指,形成持续的音流,完美模拟基地里各种自动化设备(水泵、制氧机、发电机)持续运转的背景音,以及杜普利科们忙碌的生产景象。
弹挑组合(Tantiao Combination): 左手或右手穿插快速的“弹挑”指法,奏出短促而有力的节奏型,表现杜普利科们挖矿、建造、搬运的脚步和工具敲击声。节奏型可以模仿游戏里资源收集时的“咔嚓”声。
快速琶音与分解和弦(Fast Arpeggios & Broken Chords): 在旋律线条中,使用快速的琶音上行或下行,增加乐曲的动感和科技感,如同数据流或能量传输。
变化音(Chromaticism): 适当加入D宫调以外的半音,制造一丝“故障”或“警报”的微弱紧张感,但很快又回归和谐,体现游戏中偶尔出现的小问题和杜普利科们的快速应对。


乐章内容构想: 摇指的持续音流奠定了整个乐章的基调,其上穿插着活泼、跳跃的短句和节奏型。主旋律更加明快、富有动力,以D宫调为主,但不时出现F#或C#等变化音,让音乐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巧妙切换。乐章中段可以设计一段略显“混乱”但最终解决的小插曲,象征杜普利科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反应。


第三乐章:“星尘的回响” (Echoes of Stardust)

情绪: 宁静、平和、带着一丝沉思与满足,亦有对未来漫长旅程的展望。

速度: Adagio (柔板,约每分钟50-60拍)

技法运用:
慢速泛音与余音(Slow Harmonics & Sustained Notes): 重新引入第一乐章的泛音元素,但更加稀疏和轻柔,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光,或基地稳定运行后带来的平静。部分长音可以加入“按音”(An-Yin)或“花指”(Hua-Zhi)的技巧,使余音悠长,充满韵味。
柔和刮奏(Soft Glissando): 缓慢而轻盈的刮奏,如同时间的流逝,或思绪在宇宙中飘荡。
吟揉与按音结合(Yinrou & An-Yin Combination): 旋律线条回归第一乐章的悠远,但更加成熟与沉静。通过左手的按音和吟揉,赋予旋律更深的情感表达,仿佛杜普利科们凝视着稳定运行的基地,感受着拓殖的意义。
渐弱(Diminuendo): 乐曲的结尾部分,整体音量逐渐减弱,节奏放慢,直至最终消逝在柔和的泛音之中,留下无尽的遐想。


乐章内容构想: 乐曲回到最初的空灵氛围,但不再是未知带来的神秘,而是经过一番努力后的平静与深邃。主旋律是对第一乐章主题的变奏,更加舒缓、宽广。最终,在几段温柔的琶音和泛音之后,乐曲慢慢消散,留下星辰大海中无尽的余音。




具体乐谱示例(节选及概念性描述)


由于在此无法直接绘制五线谱或简谱,我将以文字描述的方式,给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乐谱片段及其演奏指示,以展现其核心理念。


曲名:《星际拓殖者古筝随想曲》

作曲: (你的名字)

调式: D宫调 (D Key - 1=D) / Gōng Mode

情绪: 梦幻、探索、忙碌、宁静的交织


---


[乐谱片段一:启程与初探 - 开篇]

速度: Andante (约每分钟65拍)

动态: pp (极弱)

指示: 如同微弱电波,远方星光,神秘而空灵。


简谱描述:

(4/4拍)

第1-2小节: 右手在低音D弦上奏出八度泛音(泛音D3),音色极轻,延留2拍。随后右手食指与中指轻柔地向上刮奏,从G弦低音区渐进至A弦中音区 (1/8音符,用“↑”符号表示刮奏方向)。左手在低音D弦上轻按,使泛音余音悠长。
1=D 4/4
(pp)
低音区
D弦泛音: (D) | (D) |
G弦->A弦刮奏: . . . . ↑


第3-4小节: 右手以“托勾抹托”指法,奏出一段慢速的分解和弦:

低音D (托) - 中音G (勾) - 中音A (抹) - 高音D (托)。每个音符延留1拍。


1=D 4/4
(p)
低D 中G 中A 高D | 低D 中G 中A 高D |


第5-6小节: 左手轻按G弦中音区,右手以柔和的“弹挑”奏出一段简单主题旋律:G-A-D-E (中音区)。


1=D 4/4
(p)
G A D E | G A D E |


技法提示: 泛音要求指法精准轻巧;刮奏要流畅且带有呼吸感;分解和弦注意音色颗粒的圆润与连接。


---


[乐谱片段二:拓殖的脉动 - 高潮]

速度: Moderato con brio (约每分钟95拍)

动态: mf (中强)

指示: 充满活力,节奏明快,模拟基地运转与杜普利科的忙碌。


简谱描述:

(4/4拍)

第13-14小节: 右手在D弦中音区进行密集、快速的“摇指”,制造持续的嗡鸣声。左手以“弹挑”指法,在G弦和A弦上奏出富有节奏感的短促音,模拟机械的运作。


1=D 4/4
(mf)
D弦摇指: (D D D D) | (D D D D) |
G/A弦弹挑: G A G E | D E D G | (八分音符)


第15-16小节: 右手摇指持续。左手加入一段更具跳跃感的旋律,例如在A弦上奏出“A-D-E-A”的组合,节奏更加紧凑。


1=D 4/4
(mf)
D弦摇指: (D D D D) | (D D D D) |
A弦旋律: A D E A | G E D A | (八分音符)


技法提示: 摇指需均匀持续,音量稳定;左手弹挑要干脆有力,节奏准确,突出与摇指的对比。


---


[乐谱片段三:星尘的回响 - 结尾]

速度: Adagio (约每分钟55拍)

动态: p-pp (弱到极弱)

指示: 宁静,致远,缓慢消逝。


简谱描述:

(4/4拍)

第35-36小节: 右手再次奏出缓慢的D和弦分解琶音,但在高音D弦上,音色极其柔和。左手在低音G弦上轻按,并施以微弱的“吟揉”,使音色带上一丝悠远的伤感与满足。


1=D 4/4
(p)
高D 中A 中G 低D | 高D 中A 中G 低D | (慢速八分音符)
左手吟揉: ~~~~ | ~~~~ |


第37-38小节: 右手在低音D弦和中音A弦上,同时奏出两个轻柔的泛音(D3、A3),延留至全曲结束,渐弱消失。


1=D 4/4
(pp)
D弦泛音: (D) | --- |
A弦泛音: (A) | --- |
(渐弱,直至完全消失)


技法提示: 结尾部分注重音色的柔和与情感的内敛,泛音要极轻且保持纯净,渐弱处理要自然。




演奏建议与情感表达


在演奏这首《星际拓殖者古筝随想曲》时,演奏者需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与情感表达能力。不仅仅是音符的呈现,更是对《缺氧》世界观的深刻理解。想象你就是那个身处未知星系,观察杜普利科们辛勤劳作、基地日渐壮大的“旁观者”。
音色处理: 要善用古筝的清亮与浑厚,在不同的乐章中,通过触弦的力度和角度,调整音色的明暗。例如,在“启程与初探”中,音色要纯净、透明;在“拓殖的脉动”中,音色要更坚实、有力。
节奏掌控: 游戏中的循环往复感,可以通过稳定的节奏和重复的旋律片段来体现。但在“拓殖的脉动”中,偶尔的节奏变化和切分音,能增加乐曲的趣味性和活泼感。
意境营造: 运用古筝的传统韵味,去描绘未来世界的图景。泛音是星空的广阔,刮奏是科技的流光,摇指是机器的轰鸣,吟揉则是杜普利科们日夜兼程的思绪。
呼吸感: 即使是模拟机器运转的乐段,也要注意音乐的呼吸感。乐句之间的留白,如同基地里偶尔的寂静,能让音乐更具生命力。




结语


将《缺氧》的科幻背景与古筝的东方雅韵相结合,是一次大胆而富有诗意的尝试。这不仅仅是对游戏音乐的再创作,更是对古筝表现力边界的拓展。通过这首《星际拓殖者古筝随想曲》,我希望能够展现:即使在最遥远的星系,最未来化的生存场景中,人类对美好、和谐、以及生命脉动的感知与表达,依然可以通过古老而优美的传统乐器来完成。愿这琴音,能将你带入那个充满挑战又温馨的《缺氧》世界,感受杜普利科们在星尘中,那份独特的坚韧与希望。

2025-09-29


上一篇:【乐谱创作】五线谱/简谱:《晨光序曲》—— 音乐启蒙的旋律诗篇与教学实践

下一篇:小提琴D弦乐谱精选:《欢乐颂》单弦练习曲高清解析与进阶技巧指南